【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】陈彪:“探寻南京革命历史,继承革命文化基因”社会实践

作者:陈彪(21级车辆工程)发布时间:2023-08-30浏览次数:50

为感悟革命历史,传承革命文化基因,引导广大学子坚定理想信念,近日我来到家乡南京市,通过探访红色旧址,了解老一辈的革命故事,感受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。通过参观革命烈士陵园,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,缅怀先烈,铭记历史,激励我辈“勿忘国耻,振兴中华”。

我们先来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附近,我们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周围进行实践调查,向当地居民,外来游客等分发关“扬革命红色文化,继承革命文化基因”的调查问卷。

接着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进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,这里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,黑色大理石铸成的人物雕塑,走进纪念馆,我们被眼前的生与死,悲与愤为主题的悲苍景象所震撼遇难同胞“300000”的字样已经让我们每个人触目惊心,而当我们看到室内天花板上一颗颗星星忽明忽灭的情景时,听到每12秒钟就有水滴滴落划破死一般的寂静时,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痛心、流泪。我们以缓慢的步伐,关注墙上、玻璃陈列柜里的所有历史照片、历史遗物、历史视频和历史模拟场景。刻入我们脑海的,是一段段被日军飞机轰炸倒塌的南京城墙,是一幅幅遇难同胞生前遭受凌辱虐杀的惨痛场景,是一个个填满尸体混着血肉的死人坑...我们的心在流血、眼睛在流泪。我们为中国那一段惨淡的历史感到悲哀,为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的亡灵痛心、祈祷。这也给予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-落后就要挨打,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不受侵略,这段历史告诫我们要勿忘国耻,振兴中华。

我们之后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调研学习,这里绿茵如毡,松柏常青,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!我们走过大大小小的青石路,路边竖立着一座座墓碑,他们都没有名字,他们都是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。我们肃穆静立、敬意缅怀、向革命烈士默哀,向革命烈士表达无比的敬仰与思念。在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,一幅幅英勇就义的图片,一件件革命烈士的遗物,恽代英、邓中夏、罗登贤……他们怀着信念和理想走向刑场,从容就义,慷慨激昂。在那段革命的峥嵘岁月里,无数革命先烈始终坚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救中国,才能救人民,才能让被帝国主义侵略百年的中国大地重新焕发生机。他们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,但却为了革命,为了心中的信仰,随时准备牺牲,正是他们的付出,才换来了我们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。让我们向革命先烈们致敬。

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进行学习,走到纪念馆前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两层现代建筑,这段历史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,这里陈列当年中共支持和发展爱国民主运动的照片和史料。现代化的陈列展示手段、3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、文物和资料,生动表现了在那个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。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,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。

回首过往,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饱受侵略的悲惨命运,也看到了无数先烈用汗水与生命换来了抗战和革命的胜利。展望未来,时代在发展,但是那些优秀的红色文化基因永远留存。我们会积极发扬传承红色文化,坚定理想信念,向英雄前辈学习不畏艰险、无私奉献、踏实进取的精神,在实践中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的风采与责任担当,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(通讯员:郝倩倩初审:汪岳林)


终审人:孙才妹

Baidu
sogou